中国商网 唐砚/摄
保健美容零售商屈臣氏因业绩逐年放缓而承压时,上线仅三年的屈臣氏海外旗舰店走向了闭店之路。
日前,屈臣氏海外旗舰店发表公告,宣布屈臣氏海外天猫旗舰店、屈臣氏海外京东旗舰店将于12月27日23点59分停止接单并关闭店铺。平台客服仅给出“是由于屈臣氏店铺整合”的回复。
据悉,目前屈臣氏天猫海外旗舰店拥有粉丝数量67.1万,店内所售商品仅为7款,京东海外旗舰店虽然所售商品数量超过天猫,不过大部分商品也已显示缺货状态。
值得注意的是,除了屈臣氏在天猫与京东的海外旗舰店即将关闭外,据北京商报报道,屈臣氏官方网站“全球购”板块的链接已经失效。而屈臣氏App中的“购全球”板块也正处于大力促销阶段。
对于本次海外旗舰店的关闭,屈臣氏表示,未来,屈臣氏将会运用在天猫和京东的屈臣氏官方旗舰店,继续为消费者提供服务。此外,屈臣氏并未暂停进口商品的销售,目前在屈臣氏电商平台上拥有超过2000种进口商品在售。
实际上,屈臣氏在刚刚过去的“双12”借助促销释放了关闭海外旗舰店的信号。“双12”期间,屈臣氏天猫海外旗舰店曾放出大量打折优惠券,甚至推出第二件0元等活动。
屈臣氏海外旗舰店正式关闭之前,所售商品的真实性曾遭到质疑。2017年4月3日,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发布消息称,“中国电子商务投诉与维权公共服务平台”接到消费者对天猫国际“屈臣氏海外旗舰店”的投诉,买到的商品是假货。该消费者表示,所收商品的颜色和之前用过的正品完全不同,文字字体和标签等也不相同。尽管官方客服给出品牌所有正品均在统一场地生产,不存在明显差异性的解释,但该风波引起了众多消费者对屈臣氏海外旗舰店商品的质疑。
分析人士认为,屈臣氏在跨境政策利好的背景下缩减海外业务,或与企业内部发展不平衡有关,需要通过关闭运营不佳的边缘业务,向主力业务回归。
另有资深人士表示,虽然屈臣氏在三年前也将目光盯向了发展火热的“全球购”业务,但在渠道和价格方面可能无法与跨境电商平台或代购行为相抗争。跨境业务反而会成为短板拖累公司整体发展。
此外,在业内看来,即将关闭的屈臣氏海外旗舰店或许是自身业绩放缓的缩影。
根据屈臣氏母公司长江和记实业此前发布的数据显示,2015年以前,屈臣氏在中国市场一直都维持着两位数增长,并于当年达到顶峰。从2016年开始,屈臣氏中国市场营收首次出现负增长,同比下滑4%,同店销售额更是下降了10%。
经历了黄金时期的屈臣氏,正试图调整业务布局挽回颓势。
在业内看来,屈臣氏近年来不断在做战略调整,传统屈臣氏门店和销售形态已经无法更好地满足企业发展需求,随着同类集合店的竞争和网络代沟渠道的发展,大幅度挤压了屈臣氏传统业态的市场。
近年来,屈臣氏正在积极谋求转型,表现在实体业务上,就是店铺和商品的转型升级,让屈臣氏越来越年轻化。
从线上来看,2017年屈臣氏上线了莴笋App,定位为美妆问答购物平台,开始向新零售方向迈进;今年7月,屈臣氏对官网进行了升级改造,下线了原本的普通化妆品销售功能,新开放“屈臣氏健康”、“全球购”和“会员区”三个新板块,并于两个月后推出了VIP会员升级计划。
而在线下,自2017年起,屈臣氏就实施了一系列包括打造全新潮流店和彩妆概念店colorlab、加码彩妆减少自营产品的一系列举措,到了2018年,屈臣氏先是与欧莱雅合作打造彩妆空间,然后跨界开出“恋与制作人”主题店、联手网易云音乐开出美妆音乐主题店、联手小米合作,将科技产品引入门店,丰富商品种类。
如果这些都是屈臣氏在商品内容上做的改变,那么今年5月31日在香港长江中心开设全新购物概念店CKC18则是完全打破了以往的经营模式。
根据此前报道,CKC18是屈臣氏集团最新的购物概念项目,除了传统美妆区外,还设有环球美食专区、电玩潮流区以及美酒区,而无人收银技术、vr试妆的引进更是完善了顾客的购物体验。
与此同时,屈臣氏还在今年大力扩张彩妆独立门店,重点发力彩妆业务。
(综合自:北京商报、联商网)